今余用于末后化,无化早之患,此于升麻紫草化毒汤中参化出来。惟呕多者用半夏,不用栝蒌。
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,有表里症,渴欲饮水,水入即吐,名水逆。若汗下后,心烦痞塞,立栀子豉汤,和解其热,栀子浓朴汤,按大陷胸汤,治心下硬痛,大实大满。
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能饮食,心烦喜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必先胸至胁,然后入里者也。
旧注以发热恶寒,发于阳;无热恶寒,发于阴。 下利,脉沉弦者,下重也。
若痰结中焦,用此方上消下行。 若左寸脉大,是胆涎沃心,家秘加陈胆星、川黄连;兼小便不利,合导赤各半汤;左关数大,合龙胆泻肝汤,加归、芍、山栀、牡丹皮。
合病者,二阳经或三阳经同受病,病之不传者也。结胸病,其脉结胸病,脉浮大,即为表邪,故曰下之则死。